暈可以說是現代社會裡最常見的文明病之一,相信大多數的眩暈患者都經歷過沒有任何徵兆突然發作的天旋地轉,時間短則數十秒,長則數小時之久。整間房子晃來晃去,站也站不穩,一睜開眼睛就暈到快要吐出來,彷彿世界末日一般的難受!嚴重者甚至終日臥床不起,深怕一起身一轉頭就會引發眩暈發作。家人見到這般駭人的景象,往往二話不說就往大醫院的急診室送,雖然大多數在打針吃藥之後症狀都能有些許改善,但反反覆覆的發作眩暈,漸漸的也成了各大醫院急診室的『常客』,每天活在恐懼之中,深怕哪天症狀會再度發作

 

大多數的眩暈患者,求醫之後最常得到的診斷大多都是『內耳不平衡』。其實從神經耳科學的觀點來看,內耳不平衡固然是造成眩暈的『直接原因』,但找出真正造成內耳不平衡的『主要病因』才是在診治過程中的重點。簡單的說,病灶大致可以分成末稍型與中樞型兩大類。末稍型包括耳熟能詳的梅尼爾氏症,或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前庭神經炎、以及半規管耳石脫落造成的良性振發性頭位眩暈等等;中樞型則包括因糖尿病、高血壓等引起的椎底動脈循環不良、聽神經瘤、以及最嚴重的腦中風、腦出血等等。

 

相較於眩暈多出現在文明社會,偏頭痛可以說是相當古老且久遠的疾病。最有名的例子當屬三國梟雄曹操。眾所周知的,曹操長年為『偏頭風』所苦,一代名醫華陀為其診治,大膽建議在頭骨上鑽一個洞(開顱術)來治療,終惹上殺身之禍的故事。話說回來,頭痛的經驗想必大家都有,但常誤以為頭痛『偏一邊』就叫偏頭痛。實際上,醫學上所稱的偏頭痛除了單側頭痛之外,還要有其他特徵,好比頭痛時間持續4-72小時、且頭痛的感覺與脈搏跳動一致(脈動型)等等;除此之外,頭痛時對於光線、聲音的刺激難以忍受,任何一點輕微的震動都會導致頭痛的加劇(好比爬樓梯或是走動)。因此患者往往需要一個人躲在房間裡、拉下窗簾關上房門才會覺得比較舒服。至於治療則請各位讀者放心,大多數均可以用口服藥物來控制,根本不需要用到駭人的開顱術了!

 

至於偏頭痛與眩暈的關連性,雖然早在19世紀就有歐洲學者注意到,但直到近30年來才開始受到廣泛的注意。由於相關的研究缺乏,民眾往往需要輾轉求醫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與治療。根據筆者針對140名患有偏頭痛型眩暈的患者的研究顯示,這類型的患者女性佔八成,年齡多在10幾歲到50歲之間,仔細詢問之下有約7成的患者的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症狀。眩暈發作的時間從數十秒到數小時都有,有一半的患者頭暈與頭痛會先後接著發作,更有高達7成的患者曾有過暈車或暈機的經驗。大多數的患者抽血、X光以及聽力檢查結果都正常,但經統計有高達4成的患者在平衡功能檢查上出現不正常徵兆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經診斷為『基底型偏頭痛』的患者,則有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神經學症狀,包括耳鳴、手腳麻木、以及眼前出現閃光飛蚊等異常表徵,必須要與暫時性的腦中風作詳細的鑑別。

 

雖然偏頭痛型眩暈的臨床表現看起來很嚇人,但根據筆者的研究經驗,在為期3個月的治療之後,有一半的患者症狀完全消失,而症狀得到改善的更高達8成。治療的成效除了正確的診斷與患者的耐心服藥之外,避免食用容易誘發偏頭痛的食物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好比乳製品(牛奶、起司、優酪乳、奶茶)、柑橘類、紅酒、巧克力、冰品等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筆者的研究之中,患者的頭痛若是與食物的誘發相關,在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避免接觸這些食物之後,往往可以得到較好的治療成效。

 

總歸來說,偏頭痛與眩暈都是十分常見的疾病,臨床上有一部份檢查不出病因的眩暈乃因偏頭痛而引起。正確的診斷則需要靠有經驗的醫師,耐心的問診,再加上一系列詳細的檢查後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方能確定。藉由規律的服用藥物,並避免接觸容易誘發偏頭痛的食物,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夠得到滿意的治療成果。

 (本文刊載於10/3自由時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音聲醫學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